特斯拉最近有点不对劲——这个过去几年恨不得把印钞机直接怼进工厂的主儿,突然说今年资本支出顶多花90亿,比之前吹的牛少了一大截。要知道,2023年它花了110亿,2022年100亿,今年这90亿,是打算给钱包放年假,还是马斯克偷偷练起了“省钱神功”?
先给不懂行的朋友翻译下:“资本支出”这四个字,说人话就是企业搞“基建”的钱。你可以理解为农民种地买化肥、盖大棚的钱,也可以理解为游戏玩家充钱买装备、升级账号的钱——对特斯拉这种靠“堆产能”吃饭的车企来说,这钱就是它的“经验值”,花得越多,理论上“等级”升得越快。过去五年,它靠着每年百亿级的资本支出,硬生生砸出了上海、德州、柏林三座超级工厂,把年产能从50万辆干到了200万辆,堪称汽车界的“基建狂魔”。
但今年这90亿,相当于从“一天三顿小烧烤”突然改成“早晚喝白粥”——不是没钱,是突然说“减肥”了。
一、钱肯定不是问题,问题是“花哪儿不冤”
先掰扯清楚:特斯拉不是没钱。2023年它净利润225亿美元,账上趴着290亿现金,比很多小国家的外汇储备还多。真要扩产,银行排着队给它贷款,马斯克发个推文说“缺钱”,估计股民能把股价炒到让他当场宣布“再投200亿”。所以“没钱花”这说法,纯属瞎扯。
那为啥不花?核心问题可能出在“花了白瞎”。
过去特斯拉疯狂砸钱扩产,是因为“车不够卖”。2020年上海工厂刚投产时,Model 3在国内加价5万都有人抢,交付要等3个月;2021年德州工厂启动,美国消费者为了提Model Y,愿意多付2万刀选装“加速包”。那时候扩产就像往热油锅里撒芝麻——噼里啪啦全是响儿,每一分钱都能换回真金白银的销量。
但现在不一样了。2024年Q1,特斯拉全球交付量才42.3万辆,同比增长20%,看起来还行?但对比2021年的180%、2022年的40%、2023年的38%,这增速已经跌成“龟速”。更要命的是,为了卖车,它今年已经三次降价:Model 3在美国降了5000刀,在中国降了3万,欧洲直接送4年免费充电——就算这样,库存还是堆成了山。
有经销商偷偷说,现在提特斯拉现车“当天提走还送充电桩”,以前得等的“热门配置”,现在仓库里能挑出十辆同款。有数据显示,全球电动车库存天数从2023年的45天涨到了2024年Q1的60天,特斯拉可能更高——毕竟它的产能摆在那儿:上海工厂设计产能120万辆,德州和柏林各100万辆,加起来320万辆,2023年实际只生产了235万辆,产能利用率才73%。
这就好比你开了家包子铺,每天能蒸100笼,但只卖出去70笼,蒸笼还空着30笼,这时候你会再花10万扩建厨房吗?傻子才会。马斯克虽然爱吹牛,但他算账比谁都精——与其把钱砸进“半空转”的工厂,不如先让钱包喘口气。
二、不扩产,钱去哪儿了?马斯克可能在憋“黑科技大招”
不扩产不代表不花钱,只是钱要花在“刀刃”上。特斯拉的刀刃,从来都是“技术颠覆”。
最近业内都在传,特斯拉的4680电池和“一体化压铸”技术可能要“放大招”了。4680电池是啥?简单说就是“电池界的变形金刚”——能量密度提高5倍,充电速度快3倍,成本降50%。但这玩意儿从2020年吹到现在,量产进度一直“挤牙膏”:德州工厂的4680产线,2023年产能才10GWh,连给Model Y塞牙缝都不够。
为啥难产?因为它要用“干法电极”技术,不用传统的液态电解液,工艺难度堪比“在豆腐上雕花”。但一旦搞定,特斯拉的成本能再降一个台阶。有消息说,马斯克最近把研发团队骂了个狗血淋头,要求“2024年底前必须搞定4680量产”,为此可能把省下来的资本支出,全砸进了研发实验室——毕竟一条传统产线要10亿,而一条4680产线一旦成熟,能顶三条传统产线,这买卖划算。
还有“一体化压铸”。以前造一辆车,底盘要焊几百个零件,现在特斯拉用巨型压铸机“一次性浇出整个底盘”,零件数从70个减到1个,生产时间从2小时缩到3分钟。但现在这技术只敢用在Model Y的后底板,为啥?因为更大的零件(比如整个车架)需要更大的压铸机,还得解决材料断裂的问题。最近有工程师爆料,特斯拉在研发“9000吨级压铸机”(现在最大的才6000吨),一旦成功,造车成本能再降20%。
这些技术听起来玄乎,但都是特斯拉的“命根子”。它以前靠扩产“走量”,未来得靠技术“降维打击”。与其现在花钱建“落后产能”,不如憋着劲儿把4680和一体化压铸玩明白,到时候建个“超级工厂2.0”,一条产线顶现在三条,那才叫“花小钱办大事”。
三、对比比亚迪:一个“猛踩油门”,一个“踩刹车”,谁对谁错?
有人说特斯拉“怂了”,看看比亚迪——2023年资本支出120亿,同比增长30%,2024年计划再花150亿,还要在巴西、匈牙利建新工厂,简直是“油门焊死”。为啥两家车企差距这么大?
因为“家底”不一样。比亚迪的王牌是“全产业链自研”,电池、电机、电控自己造,成本比同行低10%-15%,所以敢扩产——就算电动车不好卖,它还能靠燃油车、电池外供(给特斯拉、丰田供货)赚钱,抗风险能力强。而特斯拉除了电动车几乎没别的业务,一旦车卖不动,扩产就是“自杀”。
更重要的是,比亚迪的产能利用率比特斯拉高。2023年比亚迪全球销量302万辆,同比增长61%,产能利用率超过90%——它是“真·不够卖”。而特斯拉呢?2023年销量181万辆,产能320万辆,利用率73%,再扩产就是“给仓库打工”。
这就像两个学生考试:比亚迪是“学霸”,每次考90分还觉得能进步,所以拼命刷题;特斯拉以前是“学神”,考100分觉得太简单,现在突然考了70分,发现“题目变难了”,赶紧停下来改错题——不是怂了,是终于意识到“不能只顾往前冲,得看看路”。
四、马斯克分心了?X平台和星舰可能“偷”了特斯拉的钱
当然,也有人怀疑:马斯克是不是把特斯拉的钱拿去“养其他娃”了?毕竟他现在天天泡在X平台(原推特)和SpaceX,又是给X搞“付费认证”,又是炸星舰火箭,忙得脚不沾地。
X平台确实是个“吞金兽”。2023年X营收仅110亿,亏损却高达70亿,马斯克自己都承认“每天亏400万”。为了让X活下去,他可能从特斯拉“调”了不少资源——比如特斯拉的工程师被派去给X搞“视频直播功能”,特斯拉的服务器被X拿去存数据。虽然马斯克嘴上说“两家公司独立运营”,但明眼人都看得出,X就是个“吸血鬼”。
SpaceX更烧钱。星舰火箭每次发射成本1亿刀,炸一次就没了,2024年已经炸了3次,光这就烧了3亿。虽然星舰未来能赚大钱(送卫星、载人登月),但现在就是个“无底洞”。
但要说马斯克不管特斯拉了?不可能。特斯拉是他的“提款机”,2023年贡献了他80%的财富增长。他最近在特斯拉内部发邮件:“所有部门必须砍10%成本,出差只能坐经济舱,打印纸要双面用”——抠门到这个地步,反而说明他对特斯拉上心了:以前是“用钱砸出增长”,现在是“省钱挤出利润”。
2023年特斯拉净利润率15%,比比亚迪(4.7%)、蔚来(-25%)、小鹏(-40%)高一大截,要是今年少花20亿资本支出,净利润说不定能再涨5%。对投资者来说,与其看“画饼式扩产”,不如看“真金白银的利润”——最近特斯拉股价从2023年的低点涨了50%,可能就是市场在给这种“保守策略”投票。
五、未来:是“战略收缩”还是“憋大招”?年底见分晓
特斯拉这次砍资本支出,到底是“收缩防守”还是“蓄力进攻”?关键看两点:4680电池量产进度,以及墨西哥工厂的动作。
墨西哥工厂是特斯拉2023年宣布的“新宠”,原计划投资50亿,2024年开工,2026年投产,主打“低成本电动车”(传闻售价2.5万美元)。但最近有外媒拍到,墨西哥工厂的工地“只有几个工人在除草”,根本没动工迹象。有人说马斯克故意放缓了——等4680电池和一体化压铸成熟,直接在墨西哥建“超级工厂2.0”,一步到位。
如果真是这样,那这90亿资本支出就不是“砍了”,而是“延迟支付”——把钱攒到2025年,一口气砸进墨西哥工厂和4680产线,到时候产能可能不是“320万辆”,而是“500万辆+”,成本再降30%,直接把电动车市场杀成“血海”。
当然,也可能玩砸了:4680还是搞不定,墨西哥工厂拖到2027年,这期间比亚迪靠着疯狂扩产,销量突破500万辆,把特斯拉甩在身后。那马斯克就得从“硅谷钢铁侠”变成“硅谷糊涂蛋”。
但不管怎么说,特斯拉这次“刹车”是对的。过去十年,电动车行业靠“扩产-降价-抢市场”的模式狂奔,现在终于到了“拼技术、拼利润”的阶段。就像跑马拉松,前5公里你可以冲在最前面,但10公里后还想领跑,就得学会“调整呼吸”。
最后说句大实话:企业不是“扩产机器”,赚钱才是硬道理。马斯克以前靠“撒钱扩产”封神,现在要是能靠“省钱搞技术”再封神,那才叫真本事。至于这90亿花得到底值不值?年底看4680电池的产能,明年看墨西哥工厂的工地——到时候咱们再举杯,是“庆祝马斯克牛逼”,还是“嘲笑马斯克翻车”,就有答案了。
盛达优配官网-专业期货配资-杠杆炒股配资网-郑州配资网股票配资网址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