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题:央行证监会等四部门发声!事关股票、债券、存贷款、美联储降息影响
(来源:直新闻)
9月22日下午,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“高质量完成‘十四五’规划”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,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,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,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,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、国家外汇局局长朱鹤新介绍“十四五”时期金融业发展成就。
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会上介绍,“十四五”时期,我国金融事业取得新的重大成就。金融体制改革全面深化,顶层设计更加完善,我国金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迈上新台阶;种类齐全、竞争充分的金融机构、市场、产品体系更加健全,金融服务的质量、效率、普惠性大幅提升;重点领域金融风险有序化解,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;金融对外开放步伐加快,我国金融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显著增强。
潘功胜表示,截至今年6月末,我国银行业总资产近470万亿元,位居世界第一;股票、债券市场规模位居世界第二;外汇储备规模连续20年位居世界第一。
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在会上介绍,5年来,银行业、保险业通过信贷、债券、股权等多种方式,为实体经济提供新增资金170万亿元。其中,科研技术贷款、制造业中长期贷款、基础设施贷款年均增长27.2%、21.7%、10.1%。
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在会上介绍,目前A股科技板块市值占比超过1/4,市值前50名公司中科技企业从“十三五”末的18家提升至当前的24家。五年来,上市公司主动回报投资者的意识明显增强,上市公司通过分红、回购派发“红包”合计达到10.6万亿元,比“十三五”增长超过8成,相当于同期股票IPO和再融资金额的2.07倍。
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、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朱鹤新表示,“十四五”以来,我国外汇储备始终稳定在3万亿美元以上,近两年在3.2万亿美元以上,充分发挥了国家经济金融重要“稳定器”和“压舱石”作用。
我国金融事业执法震慑进一步提高,金融风险可控
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,“十四五”期间,金融监管总局来处置不良资产较“十三五”时期增加超40%,累计处罚机构2万家次、责任人3.6万人次,罚没金额210亿元,坚持严格执法、敢于亮剑。
“十四五”期间,中国证监会对财务造假、操纵市场、内幕交易等案件作出行政处罚2214份,罚没414亿元,较“十三五”分别增长58%和30%,执法震慑进一步增强,透明度进一步提高,市场生态进一步净化。
例如,就债市财务造假对恒大地产及其审计机构分别开具41.75亿元、3.25亿元的史上最大罚单,对越博动力案第三方配合造假同步追责。
近期一些外资投行的研究报告指出,近年来中国高风险金融资产的规模大幅下降,今后两年还将进一步下降。对此,李云泽表示,金融监管总局稳妥处置高风险机构。当前,无论是高风险机构数量还是高风险资产规模,都较峰值大幅压降,在金融体系中占比都比较小,风险完全可控。相当部分省份已实现高风险中小机构“动态清零”。
此外,关于美联储在9月议息会议决定降息25个基点,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回应表示,中国货币政策坚持以我为主、兼顾内外平衡,往后看,我们将根据宏观经济运行情况和形势变化,综合应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证流动性充裕。
记者丨直新闻驻京记者 蒋雯丽
摄像丨周俊杰
排版丨盘思仪
编辑丨刘莹
审校丨张思南监制丨朱龙晃
]article_adlist-->责任编辑:石秀珍 SF183
盛达优配官网-专业期货配资-杠杆炒股配资网-郑州配资网股票配资网址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